各省(區、市)要適應城鎮化和學齡人口變化趨勢,制訂優化縣域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指導意見,著力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,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,適當整合小、散、弱的鄉村小規模學校,同時保障必要的上下學交通條件,健全家校常態化溝通機制,切實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。10.健全質量均衡推進機制。分省份制定實施規劃,明確實現質量均衡發展的時間表、路線圖、責任書。部省聯合簽訂義務教育質量均衡發展備忘錄。遴選確定一批市(地)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行實驗區,加大市級統籌力度,探索在市(地)域內更大范圍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現路徑,有效縮小縣區間義務教育發展水平差距。強化實驗教學安全管理。安徽實驗儀器管理與實驗教學管理平臺
鼓勵多元投入,大力提倡個人、企業、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采取設立科教基金、資助科教項目、捐資掛牌等方式協助縣區及學校做好科學教育工作。加強科學課程建設。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標準,組織研制適配課程資源,開齊開足開好中小學科學類(小學科學、中學物理、中學化學、中學生物、中學地理、中學信息科技/信息技術、中學通用技術等)課程,將科學教育課程納入全市精品課程評選范圍,深化實驗教學,注重加強探究類、體驗類課程設計。 浙江中小學實驗教學與實驗室信息管理軟件加強科學類學科教學。
征集和遴選一批科學教育特色課程和師資,豐富課后服務課程庫、師資庫。建立健全第三方機構進校園機制,根據實際需要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。引進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和社會質量科普類課程參與學校科學教育。在課后服務中,每周安排不少于2次科普講座和科學實驗、科技創作、創客活動、項目探究、觀測研究等科學實踐課程。與高校合作,開發科學教育課后服務特色課程資源包,進一步豐富科學教育課后服務課程資源。統籌社會科學資源。鼓勵有條件的高校、科研院所、科技館、青少年宮、兒童活動中心、博物館、文化館、圖書館、規劃展覽館和工農企業等,探索建立面向中小學生開放所屬場館、基地、營地、園區、生產線等陣地、平臺、載體和科學資源的工作機制、政策,分時段實行有序預約參觀。
實驗教學是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規定的重要教學內容,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。《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實驗教學的意見》(教基〔2019〕16號)明確提出要努力構建與德智體美勞培養的教育體系相適應、與課程標準要求相統一的實驗教學體系,教育部制訂中小學實驗教學基本目錄和操作指南,指導中小學實驗教學開展。《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深化行動方案》(教材廳〔2023〕3號)提出要根據課程標準,完善相關學科教學裝備配置標準,研制中小學實驗教學基本目錄,推動地方加強中小學實驗室建設,支持探索建設學科功能教室、綜合實驗室、創新實驗室、教育創客空間等,建設復合型綜合實驗教學環境。 做到定期檢查與監督,落實實驗室安全主題責任。
普及基本實驗。各地各校要按照教育部制訂的中小學實驗教學基本目錄和操作指南,制訂具體實驗教學計劃,按計劃組織開展實驗教學,做到應做實驗、已做實驗、實驗教師、實驗時間、實驗效果等有關內容有據可查,強化過程和實踐,增強體驗和趣味,有條件的學校應逐步采用計算機網絡等現代化手段,監管實驗教學各個環節。拓展創新實驗。不斷更新觀念,探索多層次、多元化的實驗教學新路徑。優化實驗課程體系結構,精選實驗內容,根據基礎知識特點,分層次設計實驗課程,構建多維度實驗教學體系。在契合課程標準的前提下。滿足實驗教學開展需求。重慶實驗管理與實驗教學管理平臺
為學生、教師對實驗操作技能和儀器操作技能進行測評。安徽實驗儀器管理與實驗教學管理平臺
各中小學校原則上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“科學家(精神)進校園”“科學實踐到基地”“科學課進校園”等活動。大力支持中小學校就近分期分批到省市科技館、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場所開展探究式、場景式、體驗式科普實踐活動。鼓勵有條件的學校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科技交流,吸收借鑒國際中小學科學教育的先進經驗,展示我市青少年科學教育成果。主動與省內、外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業對接,遴選一批中小學生跟班參與科技項目研究開展科學教育成果展示。安徽實驗儀器管理與實驗教學管理平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