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資經銷商真的會被淘汰嗎?如何才能破局求生?
農資經銷商要被淘汰了?
從農資電商與大零售興起開始,關于農資經銷商何去何從的爭論就從未停息。贊成徹底淘汰經銷商環節的極端派有之,無限夸大經銷商價值的贊成派有之,想要從經銷商變革中獲利的競爭者、廠家、業務員也不少。但是,農資經銷商真的會被淘汰嗎?這個答案在現在看來,仍然是否定的。雖然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經銷商終究被取代的言論,也會時不時聽到某某農資商轉行的消息,但農資經銷商這一群體仍然存在,且不乏發展得很好的佼佼者。
不可能被淘汰的經銷商環節
前些年,農資行業姍姍來遲,跟上了快消行業的發展步伐,互聯網時代的特征也逐漸凸顯。尤其是在農資電商和連鎖大零售的沖擊下,不少傳統經銷商的業績都受到了影響。但同時,也有能夠隨市場和需求變化的群體,蛻變成為頭部。群體內部也許會有分化,但可以確定的是,經銷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,仍然有其不可被替代的理由。什么情況下,一種事物會被徹底取代?當這類事物的**功能已經毫無用處,或是被完全替代的時候,譬如有了替代品的高毒農藥。但農資經銷商的**功能價值依然存在,并且不可替代。首先,經銷商**主要的功能是向分散的用戶提供產品。在我國,80%的農戶是中小農戶,數量超過 2億戶,且十分分散。在這樣的前提下,沒有任何一家農資廠商,敢打包票能靠自己把生產的產品覆蓋到每一個縣、鎮、村。想要把產品往終端延伸,依靠的就是如同***一樣細密的經銷商。省代輻射市代,市代影響縣代,縣代管理鎮代……這種**傳統但也***的代理方式,才能保證廠家的產品進入千家萬戶。其次,經銷商擁有眾多廠商無法企及的資源。譬如資金資源。廠商生產出來的貨物,需要賣給經銷商,才能實現資金回籠、擴大生產。尤其是在行業發展趨于緩慢的時候,經銷商就相當于“蓄水池”的功能,承擔了極大的資金風險,而這也是廠家直營無法替代經銷商的一大原因。再如人脈資源。在鄉村社會中,不可避免地需要人情世故來為產品和品牌賦能,熟人推薦、鄉親背書的可信度在基層銷售中遠遠勝于虛無縹緲的**學者。因此,在當地擁有強大人脈的經銷商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,且長久經營積攢下來的信譽也能讓新品牌更快地打開市場。***,廠商產品的一大部分附加價值,必須通過渠道來實現,除了已經提到的信任度背書外,農資銷售不可缺少的服務、示范、售后、產品組合,都需要經銷商,或者是廠家業務協同經銷商提供。受限于行業的特殊性,農資行業想通過網銷或者直營,實現對中國超過 2億戶的中小農戶的直接覆蓋非常困難,也一定會付出無法承擔的代價。因此,農資經銷商不可或缺的**價值,決定了這一群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,仍然不會被淘汰。
經銷商向何處進化才不會被淘汰
經銷商這一群體不會被淘汰,并不意味著所有的經銷商都能高枕無憂——“十四五”全國農藥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到,農藥經營單位要由2020年的 32.5萬家減少到2025年的30萬家。這意味著在 5年之內,將有近 1/10的相關從業者被淘汰。農資行業進入新時代后,轉型陣痛不可避免,群體內進行分化也是理所當然。不能滿足各方需求的經銷商生存環境被不斷壓縮直至淘汰,能跟上時代的則能再次脫穎而出,成為新時代的***。那么,那些不被淘汰的經銷商是憑何優勢存活至今?其他尚未轉型的同行要向哪方面努力才能成為“幸存者”?其實縱觀農資行業那些活得還很好的經銷商,歸根到底無非是兩條道路:要么在既有道路上深耕,做中間商中的佼佼者。其實傳統經銷商的本質,就是中間商,現在這個道路依然走得通,只不過出現了效率更高、價格更低、覆蓋面更廣的新對手,如電商和大零售,賺走了這一部分利潤。而想要順著這條道路走下去的經銷商,就要隨時代要求而改變。廣西匯福達總經理朱繼學認為,大批發商未來發展的戰略**一定是好的產品,尤其是產品結構優化,要不斷根據市場、客戶和用戶的需求調整優化產品結構。因此,要賺賣貨的錢,首先就要學會升級產品組合,將各類產品進行功能化定位。譬如有些產品的功能是拓展渠道,有些是利用品牌影響力塑造企業形象,有些是跑量,有些是做利潤,有些是與廠家維系關系,還有些是進行新品類的試水……一個健康的中間商,需要把控各種定位產品的組合,實現整體化,來保障**終的整體利潤。其次是要掌握產品的主動權,爭取稀缺性、差異性產品(譬如匯福達獲得了英國歐麥思這個全球性品牌的授權),并根據本地種植需求進行再開發,用**產品支撐起其他非**(但有不可或缺的功能性)產品的銷售。此外,隨著農戶購買方式的改變,經銷商的銷售渠道也可以隨之調整。傳統經銷商的下游是低一級的經銷商或零售商,再往下就是一戶戶具體的使用者,而現在已經有許多經銷商開始下沉到這一層面,譬如在東北、云南、山東等地出現的倉儲式農資零售店,繞過傳統零售商,直接與成千上萬個種植戶建立銷售關系,也是不錯的銷售方向。要么創新模式,整合資源,進化為平臺商或服務商。傳統經銷商是在從產品上賺錢,而現在大部分農資經銷商轉型的目標,是跳出這一模式,尋找在農資(或是種植業)上下游中的其他贏利點。譬如做自有品牌。隨著信息壁壘消失和種植戶用肥用藥技術的進步,無意義的品牌溢價越來越不被接受,就給了一部分農資商做自有品牌甚至發展自建工廠的機會,這是在賺生產部分的錢;再譬如現在很多經銷商都十分重視作物聚焦,在單一作物結構市場專注一兩種作物,從種業到種植再到建立品牌打通銷售,這是已經有許多***者證明過可行的道路;或是做技術服務,通過基地診斷、需求溝通來做定制化技術服務,賣***的技術方案。此**繞中游做聯盟,圍繞下游做指導,都是適合中部以上經銷商的轉型方向。具體操作還是要根據自身的資源和能力不斷探索。同時,無論選擇了哪條道路,內部企業化**、提高效率、平衡業績也是不能忽略的。因為很多時候不是經銷商不賺錢,而是運營或是管理出了問題,導致內部消化過大,吞吃了利潤,乃至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