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,在設備與技術的加持下,工廠化循環水系統優先能解決水產養殖中常見的“三大公害”:亞硝酸鹽、氨氮和pH值波動。氨氮通常來源于魚類不斷排出的糞便,飼料殘餌及淤泥等有機物,以游離氨或銨鹽形式存在于水中。由于氨不帶電荷,脂溶性高,易穿透細胞膜,導致魚體內的血液及組織液滲透性改變,破壞鰓黏膜,降低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,引發內出血。當養殖水體內的氨氮含量持續12個小時在8mg以上時,會導致魚類死亡。此外,pH值過高或過低都會降低魚血的攜氧能力,攝食量低,消化率低,抑制生長。pH值過高表示養殖水體的堿性過高,說明水體內氨氮濃度過高;而pH值過低則說明池體酸性過高,會使池體內硫化氫濃度過大,造成毒性。引經據典,《孟子》曰:“數罟不入洿池,魚鱉不可勝食也。”工廠化養殖正是對這一理念的踐行。浙江高密度工廠化水產養殖技術
在一處玻璃溫室大棚內,6個裝滿水的養殖桶整齊排列,桶內水流不斷卻不見魚,可待撒入一把飼料,潛藏水底的魚群騰躍而起,場面甚為壯觀。不止工廠化養魚,桶旁便是立體水培種植架,上頭生菜長勢正酣。魚在菜間長,菜在水中生,好一幅“魚菜共生”畫面。這正是位于浙江省平湖市廣陳鎮的農業經濟開發區中的一幕。所謂“魚菜共生”,就是將工廠化養殖與無土栽培有機結合,魚塘和蔬菜共處一棚,魚的排泄物過濾、沉淀、分解后,成了較佳的有機肥料,而蔬菜又是“清道夫”,輔以一眾水循環處理設施,水流重回魚池,從而實現“養魚不換水,種菜不施肥”。說說簡單,這一模式可不尋常,較近,筆者專門前往探訪,嘗試解析背后的新質生產力。浙江高密度工廠化水產養殖技術養殖廢棄物可以作為有機肥原料,促進農業綠色發展。
循環水工廠化養殖模式展望,想要建立適用于我國現狀的水產養殖模式,需要進行充分的調研,根據我國居民對水產品的需求及現階段我國工廠化水產養殖水平,將現階段循環水養殖水處理技術與工程化生態凈化技術相結合,實現養殖過程中節水、零排放。同時采用科學先進的微生物凈化技術,前期減少高昂的設備費用支出,縮短回報周期,讓更多的養殖人員從目前的多浪費、多污染的流水養殖模式轉變為零污染、少浪費的全封閉式循環水養殖模式,這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有利于水產養殖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。
放苗前準備:1. 設備檢查,養殖前首先要檢查水氣和過濾處理系統是否能正常工作,具體包括對增氧設備、循環水各處理單元、排污管道等設備進行調試和檢修,對石英砂濾罐進行反沖洗,確保養殖過程水流順暢且水質達標。2. 水體準備,養殖系統試運行結束后對養殖池進行殺菌消毒:浸池、排水、刷洗后采用漂白粉或復合碘溶液消毒或用大于20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后刷洗、沖洗。在放苗前1至3天進水,一般進水量為池高的4/5。進水后開啟循環水系統使水體進行循環并用增氧泵對水體進行曝氣。適當肥水,培養有益藻,使水質達到養殖標準。降低透明度,減少應激。南美白對蝦對水質的要求:水溫27℃左右,水色為黃褐色或褐色,透明度20~40cm為佳,pH7.6~8.6,溶氧至少5mg/L,總堿度110~140mmol/L。分階段養殖技術,有助于提高養殖成活率。
“目前水產進入低毛利時代,從長遠角度來看,工廠化養蝦很有發展前景。”青島海興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濤表示,工廠化養蝦模式具有可控性強、智能化程度高、人工成本低及可復制推廣等特點,集中“智能化系統+少量養殖人員+專業人士”的精確養殖模式,有助于養殖品牌化及養蝦綠色環保標準的建立,能夠提升對蝦產量,經濟回報更穩定。在楊濤看來,蝦價受到氣候、病害、供求關系、進出口政策的綜合影響。在各種利好消息刺激下,南美白對蝦的價格依舊低迷,水產行業已進入低毛利時代。如何“降本增效”,成為行業的新需求。工廠化養殖有助于實現水產養殖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。湖南循環水工廠化水產養殖服務商
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,可以促進循環經濟發展。浙江高密度工廠化水產養殖技術
放苗:苗種選擇,選擇體質健壯,體色健康,逆水能力強,無病無傷且經過檢疫合格后的優良苗種,較好購自省級以上的良種場。試養1至2天后死亡率應不大于5%。檢測蝦苗的活力時一般取150尾左右蝦苗放入亮色水盆中,當手伸入水中或用手輕輕攪動水體時,健康好苗會立刻應激逃避和逆水游動,反之為弱苗。根據運輸時間長短選擇不同的蝦苗。一般運輸時間長的選擇體長0.8cm以下的蝦苗,以減少長途運輸中造成的碰撞損傷,提高存活率。運輸時間短的可選擇體長0.8~1.2cm的大苗,縮短養殖周期。浙江高密度工廠化水產養殖技術